金针菇最简单种植

金针菇是怎么长出来的?
金针菇是怎么长出来的?
金针菇是培养出来的。首先要获得母种,然后制作二级种子,再生产栽培种。栽培种有两种,一种是工业化生产中的栽培瓶,一种是常规栽培中的栽培袋。灭菌后,可以接种栽培种,然后培养到生理成熟,可以刺激蘑菇生长。
土种金针菇种植方法?
1、细菌的制备
菌料准备是金针菇栽培方法的基本要求。先将棉籽壳、玉米粉、麦麸、玉米芯、石膏粉、黄豆、过磷酸钙和适量的糖挑选混合在一起,并保持新鲜干净无霉变,浇水后放入密闭环境中2-4小时。
2、装袋灭菌
将挑选好的菌料放入特制的菌袋中,用剪刀剪开袋的一端,保证正常出菇,然后用手压实另一端,用小绳子将两边扎紧,在高压环境下灭菌,主要是喷洒少量的高锰酸钾溶液。
3.接种和培养
将灭菌后的塑料袋接种在大棚内,主要是用适量的甲醛处理一次,然后将菌袋放入培养室,温度最好控制在20 ~ 25℃左右,用透明膜覆盖。菌丝发育完全后,要每天揭膜通风,保证菌丝生长。
4.环境管理
当菇床上有少量白色液体残留时,要将薄膜撑高20厘米左右,盖上一层报纸,每天在上面喷水雾,使其保持最佳湿润状态,不要直接向蘑菇喷水,以免菌丝腐烂,以加强空气流通。
5.栽培管理
茎长2厘米时,内部湿度应保持在90%左右;当茎长10 cm时,应及时控制喷水,空气湿度保持在80% ~ 85%左右。出菇前2 ~ 3周室内空气要保持通畅。当蘑菇长到12厘米时,应立即采收,将蘑菇料清洗干净后晾干一天,然后浇水,盖上薄膜。
种植金针菇技术是怎样的?
金针菇栽培技术:
金针菇的学名为毛伞菇,又名金针菇、蘑菇、蘑菇、蘑菇、冻菇、金针菇、智能菇等。口蘑科的金针菇。金针菇在自然界分布广泛,包括、日本、俄罗斯、欧洲、北美和澳大利亚。北至黑龙江,南至云南,东至江苏,西至新疆,适合金针菇在生长。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真菌,容易生长在柳树、榆树、杨树等阔叶树的枯干和树桩上。金针菇的氨基酸含量非常丰富,高于普通蘑菇,尤其是赖氨酸,具有促进儿童 智力发展。干金针菇含蛋白质8.87%,碳水化合物60.2%,粗纤维7.4%,常吃可防治溃疡病。金针菇不仅是美味的食品,也是很好的保健食品。它营养丰富,清香可口,深受大众喜爱。
用于缝纫和刺绣的金属针蘑菇栽培方法有熟料栽培和原料栽培。
1.熟料栽培。熟料栽培金针菇是指将培养料在常压或高压下灭菌,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的栽培方法。该方法成功率高,出菇整齐,产量高。
(1)栽培季节。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,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,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。金针菇属于低温真菌,菌丝生长范围为7 ~ 30℃,最佳为23℃。子实体分化发育的适应范围为3 ~ 18℃,12 ~ 13℃生长最好。温度低于3℃时,瓶盖会变成麦芽糖色,出现畸形蘑菇。
人工栽培应根据当地自然温度选择。南方深秋接种,北方中秋接种,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培养菌丝体。菌丝体生理成熟后,天气渐冷,温度下降,正好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。江南各省一般在10月至11月间接种植,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木耳培养,11月至12月进入出菇期。高海拔低温山区和长江以北省份可提前9月接种,11月出菇;也可以早春接种,春天加热出菇。低海拔平川地区应推迟接种疫苗。为了满足夏季金针菇的市场需求,可以在冷库中生产金针菇。
(2)栽培地点。金针菇栽培分为两个步骤:产和出菇。产阶段,场所要保持温暖、通风、清洁。在蘑菇生长阶段,最好在室外建造半地下式蘑菇房,即在地下挖1米,然后用土在周围堆起1米高的围墙,并用塑料薄膜和草帘覆盖。
(3)原料比例。
①棉籽壳100公斤,麦麸20公斤,玉米粉5公斤,石膏粉2公斤,过磷酸钙1公斤,糖1公斤。
②玉米芯75公斤(粉碎),麦麸20公斤,玉米粉3.5公斤,石膏粉2公斤,黄豆1.5公斤,过磷酸钙1公斤,白糖1公斤。
大多数农作物秸秆,如高粱壳、锯末、花生壳、豆秸、玉米秸、油菜秸等。,粉碎后可以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,但无论选用什么原料,都必须新鲜、干净、无霉变。
按比例称取原料,除白糖需用水溶解外,其余混合均匀。加水,充分搅拌至含水量达到65%左右,然后闷2-4小时,装袋。
(4)装袋灭菌
选择宽15 ~ 17厘米、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端长蘑菇,或者宽15 ~ 17厘米、长55厘米的塑料袋两端长蘑菇。装袋时,边装边压实,包装后两端用绳子打成活结。按照常规方法在高压或常压下灭菌。
(5)接种和培养细菌
灭菌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接种。接种箱用每立方米10毫升甲醛和5克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。接种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两端接种。一般每瓶(750g/瓶)可收25 ~ 30袋。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,在适宜的温度下,24小时左右菌丝开始萌发,20 ~ 30小时开始萌发。在25℃的室温下生长40 ~ 50天左右即可装袋。9月中旬接种,10月底大部分穿透菌丝,称为全期菌。接种后,由于温度较低,半袋后蘑菇会边爬料边生长,称为半时出菇。
(6)蘑菇管理
袋栽金针菇的方法很多,归纳起来有五种:①满袋料,装袋出菇。
(2)满袋、装袋、平躺出菇。
(3)半袋装材料,用纸盖好,立着长蘑菇。
(4)半袋装料,盖上薄膜,躺着出菇。
⑤中间填,两头躺下放膜长蘑菇。
全阶段发菌栽培袋出菇期管理流程如下:开袋→翻袋→堆袋盖膜→通风保湿促芽→揭膜通风一天→盖膜促柄伸长→采收→刮菌浇水→保温保湿促芽。管理方法和以前一样,直到收获四茬蘑菇。
半菇栽培袋中,菌丝长满半菇后,两端形成幼菇。此时,应按照全菌出芽的管理方法,及时将菌袋移入栽培田。
(1)袋子用薄膜覆盖。套袋覆盖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的新技术。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场地利用率,增加产量,提高金针菇品质。
具体方法是解开两端的袋口,将料面上多余的塑料袋翻向料面。根据包的长度,可以打开一端或两端。一端打开的方法是将两袋底部相对放在一起,高度以5-6袋为宜,长度不限。在地面和菇场周围喷洒足够的水,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菇袋。这种方法保温保湿性好,后期可以积累二氧化碳,有利于菌柄的生长。
②保湿、透气、促芽。覆膜后,保持膜内小气候,空气相对湿度85% ~ 90%。每天早上揭膜通风30分钟,7 ~ 10天左右蘑菇就能陆续长出。出菇后可适当增加通风,保证湿度,但不能把水洒在蘑菇上。
(3)解除薄膜通气抑制。手柄长3 ~ 5厘米时,要降低湿度和温度。具体措施是停止向地面洒水,揭掉塑料薄膜,冬季通风2天,春秋通风1天,使料面水分流失,不再长出蘑菇,已经长出的蘑菇也不会因为基部水分流失而分枝。
④培育优质蘑菇。抑制完成后,需要控制好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,才能培育出柄长、色白、盖小的优质金针菇。
A.温度:控制在6 ~ 8℃。
B.湿度: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5% ~ 90%。
C.光照:极弱的光线,光源的位置不能改变,否则子实体会散开。
D.二氧化碳:浓度0.11% ~ 0.15%能促进菌柄伸长;如果超过1%,会抑制帽的发展;如果达到3%,它将抑制菌盖的生长,但不抑制菌柄的生长;如果达到5%,就不会形成子实体。通过控制通风来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。在10 ~ 15℃的一般温度下,菇柄5 ~ 7天可从3厘米长到12 ~ 15厘米,10天可长到15 ~ 20厘米。这时候就可以按照鲜加工的标准及时采收了。
⑤搔菌,灌溉。第一残茬菇采收后要刮平,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菇皮挖0.5厘米左右,料面要平整。如果菌袋失水,要往袋内倒水。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薄膜可以拉起来倒在材料表面。6-10小时后倒水,然后进行促芽出菇管理。一般情况下,金针菇一次采收3 ~ 4次,生物转化率可达80% ~ 120%。
2.原料栽培
金针菇原料栽培的关键是控制温度,防止杂菌污染,控制温度主要是掌握栽培季节。原料栽培的播种期不宜过早,适宜播种期为气温稳定在15℃左右时,河南省11月栽培最为适宜。
(1)菌床的生产
在菌床上铺一层用0.2%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过的塑料薄膜,比菌床宽2.5倍。在膜上撒一点应变,然后铺一半材料,在材料表面撒一层应变。中下层应变分布较少,周围和表面应变较多。菌种量占总投料量的10% ~ 15%,床料厚5 ~ 8 cm。播种后将床面稍压实,然后在料面覆盖塑料薄膜,便于保温保湿。栽培金针菇最好选择棉籽壳作为原料。搅拌时加入0.1% 50%多菌灵,含水量不能太大。一般含水量要在60% ~ 65%。
(2)事件管理
在播种后10℃的温度下,菌丝在材料表面生长,15天左右发育到深层。如果发现有的地方菌株播种10天后不发芽,可以揭膜10 ~ 15分钟。40天左右,菌丝基本可以穿透材料。当床料菌丝完全暴露后,揭开薄膜,每天通风10-20分钟。当床面发白,出现琥珀色的水滴时,撑起20厘米高的塑料薄膜,上面铺上报纸,每天喷在报纸上,保持湿润。雾粒要细,要小,要均匀,要勤,这样才能保持报纸的湿润。不要直接喷在菇床上,否则容易造成蘑菇腐烂。子实体的不同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。当梗长2厘米时,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%,当梗长10厘米时,应减少喷水次数,使菇床群落内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% ~ 85%。出菇期间,要注意增加菇房的通风。当蘑菇长到12 ~ 15cm时,要及时采收,清洗料面,晾干一天,然后补水,盖膜,保温保湿,促进第二茬蘑菇的形成。采完菇后,管理方法同前,采菇3 ~ 4次。
3.金针菇的主要栽培品种
人工栽培金针菇的类型根据出菇速度可分为早长型和晚长型。按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高温型;按子实体数量可分为细型(多梗)和粗型(少梗)。
(1)三明1号菌株
培养是常见的。该菌株具有如下优良特性:菌丝生长速度快,7天即可满管,25 ~ 30天即可出瓶或出袋。蘑菇长得快,30多天就能长出来;培养周期短,70-80天即可完成整个培养周期。高产量和生物效率可以达到70% ~ 100%。质量好,梗粗细均匀,颜色浅。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4.5%,高于普通蘑菇。适宜温度广,3 ~ 21℃均可出菇。抗性强,病菇和畸形菇少。
(2)强色线007和008
幼菇的菌盖淡黄至黄棕色,菌柄上部为淡白色至淡黄色,下部为深色、金黄色至暗褐色,密被棕色短绒毛。抗性强,取食快,出菇早,接种后菌丝产量高。在菇蕾的生长过程中,只需要微弱的散射光(5 ~ 10勒克斯),菇体颜色随光照的增加而加深。金针菇是一种色泽浓郁的菌种,菌盖软滑,菌柄脆嫩,风味浓郁,适合生产鲜菇内销。
(3)白色菌株F21
出菇整齐,每丛约200株,柄长15 ~ 23厘米,菇盖卷在里面,不易开伞。白色菌株对光不敏感,即使栽培环境有强烈的散射光,子实体仍洁白有光泽,适合装罐或腌制出口。
金针菇白色菌株菌丝生长缓慢,抗逆性差,抗杂能力弱。在瓶和袋中培养时,菌丝不易穿过培养基生长。结果期间对二氧化碳的耐受性较弱。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,菇蕾经常出现,但成熟菇数量少,菇柄容易扭曲、畸形或腐烂。这种现象在后期尤为严重,所以生产中往往只收获蘑菇的前两茬,所以产量较低。金针菇白色菌株为白色,适合加工成出口商品。由于味道清淡,国内销售有时不如颜色浓烈的金针菇受欢迎。
(4)杂项19
菇体白色至淡黄色,下部黄色至淡褐色。菌丝生长温度3 ~ 30℃,最适温度22 ~ 24℃,子实体形成温度3 ~ 18℃,最适温度13 ~ 15℃。生物学效率为80% ~ 120%。
(5)苏进六号
蘑菇体为白色至淡黄色至黄色。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 ~ 24℃,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为3 ~ 20℃,最适温度为13 ~ 15℃。生物学效率为80% ~ 120%。
(6)FU088
菇体纯白,不容易开伞。菌丝生长温度3 ~ 30℃,最适温度22 ~ 24℃,子实体形成温度3 ~ 18℃,最适温度12℃左右,生物学效率60% ~ 80%。
(7)FV57
它具有高产、优质、高生物效率的特点。经测定,生物学效率高达83%,比对照高16.6%杂交19 比金口高12%。结果的最高适应温度比 杂交19 在16℃时不褐变,产品价值高。与杂交种19相比,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分别提高了18.4%和78.6%,纤维素降低了40%,品质明显提高。